Sitemap
军事要闻 | 社会要闻 | 网络电视台 | 军转干部之家 | 国防服务 | 武器装备 | 军事论坛 | 军事博客 | 国防研究 | 国防纵横 | 网事精粹 | 英模谱
当前位置: 主页 > 河南优秀复转军人风采 > 第二届复转军人评选 > 先进事迹 >

郭自安:趟出农业工业化之路

时间:2012-05-15 17:02来源:河南国防教育网 作者:锦绣河山 点击:
【人物小传】:郭自安,男,1951年11月生,现任漯河市临颍县龙堂村党委书记、临颍县产业集聚区龙云工业园管理服务委员会主任。 1991年,郭自安担任了龙堂村村支书,他靠自力更生、苦拼实干的创业精神白手起家,目前,龙云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69465万元资产规模

 
 

 【人物小传】:郭自安,男,1951年11月生,现任漯河市临颍县龙堂村党委书记、临颍县产业集聚区龙云工业园管理服务委员会主任。
    1991年,郭自安担任了龙堂村村支书,他靠自力更生、苦拼实干的创业精神白手起家,目前,龙云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69465万元资产规模的综合性企业集团。郭自安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第八届、第十届人大代表、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农民科技星火带头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等。

     郭自安是个平凡的农家子弟,不平凡的村支书。
     他从39岁那一年,开始担任临颍县龙堂村党总支书记,直到现在。连续19年赢得村民的信任,这真不容易,实不多见。
     信任的原因是,他在19年里,靠奉献创业精神让龙堂这个原本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普普通通的平原农村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
     这里的庄稼已经不是一般的庄稼:农业高科技园区的特种蔬菜都卖到了大城市甚至国外,麦子由村里的工厂变成面粉、挂面、方便面,身价倍增后俏销全国;
     龙堂村,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民住的是规划整齐的两层楼房,出行是宽阔干净的街道,村民有的白天按时进厂上班、有的照点下地误工挣钱,晚上和工余时间可以到村里的文化休闲广场看看电影,逛逛夜市,相互交流,真像城里人。
     这些渗透着无数心血的变化,让乡亲们体会到的是身为龙堂人的幸福,然而,他们不知道,郭自安领着大伙走出的龙堂经济发展之路,对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具有的标本示范意义,即农区经济发展之路。
  
  不让龙堂变个样,誓不罢休
  
     对于头顶如此多头衔的郭自安,村民张老汉的看法让外人看到了不同寻常的郭自安,也道破了他19年拼命的原因:“说一千道一万,自安他是俺龙堂村的领路人、顶梁柱,他最大的特点是有一股为俺农民致富拼命的精神、谋利的劲头和奉献创业的决心。”
     郭自安说,带领大伙儿致富,让乡亲们过上富裕日子,这是当带头人的责任。因此,就任村党总支书记时,他在全村大会上表了决心:“不让龙堂变个样,俺誓不罢休!”
     为了这句誓言,他一拼就是19年。村民们会向你讲述很多郭书记舍小家为大家的事儿:
     1991年,村办企业刚起步时,为解决资金问题,他发动党员、干部,集资、兑粮,以解燃眉之急。他身先士卒,首先回到家中向妻子做工作,把为女儿出嫁添置衣服的400多元钱拿了出来,又把家里200多斤玉米和价值400多元的动力线拿到工地上使用。这一举动感动了大家:有人把家里的小麦变卖兑了出来,有人把准备盖房的砖拉到了工地,有人把房子让了出来……
     这年5月12日这一天,一场大雨把新建尚未竣工的砖窑场围困于积水当中,如果不及时排水,将近2万元的投资就会打水漂。这可是大家刚刚兑出来的血汗钱啊!这时,一声闷雷炸响,把处于高烧昏迷状态、正躺在床上的郭自安惊醒了,他一骨碌爬起来,拖着沉重的双腿就往外跑。妻子看他踉踉跄跄,怕出意外,就忙去拉他,他顾不得说话,夺过妻子手中的雨具,一口气直奔窑场,不顾身体虚弱,跳进没膝深的水中,弯腰一盆一盆地往外舀水。雨水淋湿了衣服,积水泡肿了双腿,冷风一吹,直发抖,几次昏倒在冷水中……
     1995年秋,在修村里的东环路时,每家每户都是按人口分路段义务劳动,当时村里考虑到郭自安家只有妻子一个劳动力,还要侍奉婆婆和年事已高的老奶奶,决定不分给他家任务。郭自安知道后坚决不同意。为了不影响工作,又能照常照顾老人,他和妻子天不亮就来到修路工地上干活。当别人家吃过饭来到工地干活时,郭自安夫妇已基本完工了。
     村里人说,这些年,郭书记以村为家,十天半月不踏进离办公室仅几百米之遥的家是常事儿。常常是,早上起床就到地里、厂里转一圈,想到饿时已经是十点多钟了。所以,村里产的方便面常年放在他的办公室,他笑言:这叫自产自销。
     郭自安的妻子说:“我们结婚30多年了,想来想去,几乎没有囫囫囵囵在一起一天过。”
     他执着自己的誓言:要让龙堂变个样!
  
    改革,是大发展的动力
 
     刚当上村党总支书记时,他苦苦思索,如何使龙堂村尽快富起来?他抛开了在2600亩地里刨食的老思路,认定:靠传统的种植模式,卖粮养地,挣不了大钱;不创办集体企业,也挣不了大钱;集体经济上不去,全村人啥时候也富不起来,奔不了小康。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当年,村柳编厂、砖窑场、预制厂克服重重困难先后上马了,不久,还盘活了一个停产的面粉厂!当年底,集体企业创产值226万元,盈利22万元。全村人拍手相庆:咱村发展有希望了!
     这时候,一心想带领村民致富的郭自安又提出了这样一个新思路:因地制宜办企业,发挥优势上项目,量力而行搞投资,滚动雪球促发展。
     这是缘于一次去平顶山煤矿推销面粉。那次,他偶然在商店里看到有卖挂面的,了解到挂面和面粉的价格差别之后,他决心让龙堂的面粉就地加工增值。1992年春,第一条精制挂面生产线上马。到现在,龙堂村已经拥有10条挂面生产线,年产挂面6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挂面生产基地。
     随后,围绕“农”字,村里陆续办起了食品加工厂、锅巴厂以及纸箱厂、造纸厂、印刷厂等配套的企业。这些看似小打小闹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农字号、投资小、时间短、见效快、干得起,它们昂起了龙堂经济的龙头,并逐步带领龙堂走出了农区工业化之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农区实际的务实之路。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产品市场出现了这种状况:质次价低产品居多,滞销严重;名优新产品较少,且供不应求。郭自安在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中,对当时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有了自己的看法: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短缺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基本结束,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必须讲究品种和质量的新阶段。因此,龙堂的农产品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有四个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实现“特色+档次+规模”,赢得市场并占领市场,有效增加农业收益和农民收入。
     从1996年开始,龙堂村经济来了一次质的飞跃。那一年,学习了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考察荷兰、以色列等高效农业的文章后,郭自安深受启发。他决定运用农业高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在龙堂村建一座工厂式农业高新科技试验示范园区!
     在农业高新科技试验示范园郭自安告诉笔者,这座占地1360亩的省内一流高新科技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先后引进60多个名优特稀蔬菜新品种,从中研究出10多项栽培技术和生产标准。在它的示范带动下,在临颍县和漯河市形成了20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由此,龙堂农业走上了高效、绿色之路。
     实践不断证明,工业反哺农业,发展高效、绿色、无公害农业,是一种切合实际的农业发展新思路。
     因为有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的这个根本目标和唯一动力,这些年,郭自安创新不断:像在郑州、漯河等地办无公害蔬菜专卖店;较早尝试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靠大联强、共谋发展等等。这次笔者在龙堂采访时,发现村里的企业有上海的,山东的,还有福建的。郭自安解释说,集体经济不一定就是集体经营。我们招来一些外地企业,它们不仅带来了新技术、新管理理念,还能安排村里人就业。这又是一种集体经济经营理念的创新!

 

(责任编辑:锦绣河山)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
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
主办:河南省国防教育办公室 Copyright @ 1999-2008 hngf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刊登的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河南国防教育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版权所有:河南省军区电视网络宣传中心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豫ICP备10005097号
联系电话:0371-81670994 新闻热线:4006-192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