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站 濮阳

    (完成)濮阳.jpg

    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冀、鲁、豫3省交界处。濮阳是因中原油田开发而兴建的一座石油化工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

    1987年,在濮阳境内出土的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因此称为“中华帝都”、“华夏龙都”。 

    濮阳杂技闻名天下,是著名的“中国杂技之乡”。

    濮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因传说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有帝都之誉,古称帝丘。

 

    上古时期,皇帝与蚩尤的大战就发生在这里,黄帝史官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被尊为“造字圣人”。 尧舜时,以秦(今范县)为活动中心的东夷首领伯益协助舜的水官大禹治水,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濮阳是中国姓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卢、张、范、姚、秦、顾、孟、骆等姓氏均发源于此。

    濮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工业城市。依托储量巨大的优质油气资源,濮阳始终把建设现代化的石化城做为总体目标,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并构成强大经济支撑。同时,它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棉油主产区之一。

 

    濮阳人文古迹等资源丰富,较著名的有戚城遗址、仓颉陵和仓颉庙、孔子讲学遗址“学堂岗圣庙”、宋辽澶渊之战的遗址回銮碑和御井、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将军渡等。

 

    6月6日,中原行采风团来到了位于河南省东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濮阳市。当天下午,我们从市区出发,前往位于清丰县的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旧址。

    1945 年3月,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北方局书记邓小平到清丰县单拐村传达中央减租减息会议精神。同年8月一二九师改为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1945年春至1946年10月,邓小平、杨勇、宋任穷等先后在此指挥锡山战役和解放阳谷、封丘、延津等战役。 

    邓小平旧居在东西大街中间路南,原有楼房三间已废,仅存砖券拱门。其中,兵工厂旧址在村东陈氏祠堂。

    清丰县单拐革命旧址是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初期我党领导的全国最大的冀鲁豫边区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领导开展了整党整风运动、民主民生运动、巩固和发展了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领导指挥边区军民发动了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和战略作战,为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6月7日、8日上午,我们前往濮阳县,先后到濮阳县革命烈士陵园、八公桥战斗指挥部旧址进行参观、瞻仰。 

    据介绍,濮阳县是革命老区,全县共有革命烈士4020名,陵园安葬的有729名,著名烈士有被刘伯承﹑邓小平称之为革命教育家的谢台臣同志,以及濮阳县第一任县长王卓云等著名烈士。陵园已成为濮阳市重要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

 

    在八公桥战斗指挥部旧址,我们了解了那段传奇般的战火烽烟岁月。

 

           1943年秋,日军以重兵对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盘踞在濮阳、东明地区的伪第2方面军乘机向东“蚕食”,侵占濮县,准备进一步向根据地中心区范县、观城推进。

    为打击孙良诚部,歼灭其有生力量,恢复并巩固根据地,冀鲁豫军区决定发起濮阳东南战役。针对孙良诚部前实后虚的弱点,战役采用了“掏心战术”——袭击孙良诚总部八公桥,尔后各个击破。

    为了迷惑伪军,冀鲁豫军区第2、第3、第4、第5军分区主力部队集中于濮阳城东南地区,佯作向东进攻态势。16日夜,第2军分区第7、第8团经过20公里急行军,秘密绕过外围据点,直插八公桥附近,乘夜暗风大,伪军麻痹之机,突然向八公桥伪军据点发起攻击。

    经激烈战斗,歼其大部;随后,军区部队乘势扩大战果,以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连克王郭庄等据点、碉堡。濮阳周围伪军据点惧怕被歼灭,纷纷逃回濮阳城,伪副旅长刘侠起义,战斗结束。

    此战,八路军攻克伪军据点、碉堡17处,歼灭伪军2150人,生俘伪二方面军参谋长甄纪印,粉碎了伪军蚕食抗日根据地之图谋。

 

    濮阳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宋辽“澶州之战”。 

 

           新的历史时期,濮阳涌现出了不求索取、默默奉献50载的老英雄李文祥,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全国人大代表、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创建“老李热线”、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的李全芳等先进典型。

    濮阳是革命老区,历来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

    近年来,濮阳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习主席关于双拥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持续深化教育、强化认识、完善机制、增强实效,使双拥工作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为实现强军目标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濮阳市连续六次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

注重运用驻地红色资源

    _MG_3276.JPG

    濮阳有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八公桥战斗旧址、将军渡、革命烈士陵园,这些都是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军分区都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组织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有计划地到这些地方参观,传播“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增强爱党爱国爱军观念。

    _MG_3267.JPG

    IMG_9971.JPG

    组织李文祥事迹报告团成员到党政机关、大型企业和学校作报告,宣扬老英雄听党指挥、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典型事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利用“9.18”纪念日、国防教育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烈士纪念日等时机,组织鸣笛警示和各种宣传活动。三年来,组织各类宣传活动50场次,发放宣传知识册10万余份,受教育群众达30万余人。  

注重运用现代媒体

    在《濮阳日报》、濮阳广播电台、濮阳电视台开辟了国防教育宣传专栏,在市城区主要交通干道、大型广场设置大型永久性双拥教育宣传标示牌,在商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置“军人优先”、“军车免费”、“军人候车室”等标志及设施,广泛营造双拥工作的浓厚氛围,使“国防人人有责、双拥处处有情”的理念深入人心。

    IMG_9311.JPG

    2015年7至9月份,军分区在全市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国防知识竞赛”活动,先后有43个单位、5万余人参加竞赛,进一步普及了国防知识,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的浓厚氛围。

积极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驻濮部队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积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一是勇担急难险重任务。针对濮阳地处黄河豆腐腰地段汛情易发、化工厂多险情易发等实际,注重加强防汛、防化、抗震等应急分队建设,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上得去,圆满完成任务。2012年以来,军分区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和消防、武警一起先后完成了“11·2”化学事故抢险、抗旱浇麦、城区内涝救援和重大时节城市巡逻等急难险重任务,出动车辆8000余台次,出动兵力46000多人次,抢险救援及社会救助1553起,抢救被困人员和疏散群众9244人。

    援建小学.JPG

    IMG_0925.JPG

    IMG_7790.JPG

    二是大力实施助学兴教工程。助学兴教是双拥共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智力扶贫的一项具体举措。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结对式助学,从2009年开始在团以上干部中开展“一对一”结对助学活动,每人定向资助1名高一贫困生,直至高中毕业。目前,己资助贫困生111名,累计捐款22.4万元。2012年,联合团市委实施“大学圆梦”行动,对部分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融合式助学,采取协调政府出政策、协调企业出资金、发动民兵出劳力的办法开展助学活动。3年来,共筹措经费460余万元,帮助9所村小学改善了教学、生活等基础设施。2012年,经市委议军会研究确定,由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联合投资新建濮东“八一”学校,以解决产业集聚区工作人员子女入学问题;2015年,协调濮阳县对该县八公桥镇倪家寨村小学进行翻建改建,以确保教学安全。目前这两个项目都在有序推进。帮扶式助学,从2007年开始,每年从分区机动费中拿出3—5万元作为助学经费。2015年,响应濮阳市委关于黄河滩区扶贫开发五年攻坚行动的号召,一次性投入20万元为台前县吴坝镇张庄村小学教室安装了8台空调,配备了20台电脑,《濮阳日报》专门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社会反映较好。

    三是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组织现役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加濮阳市马颊河生态环境治理、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等水域生态改造工程,在濮阳县完成了黄河引水渠清淤围堰任务。利用两年时间,在清丰和范县建成了两个植树3万株、造林1000余亩的“民兵生态林”和“军民双拥林”。

    _MG_2275.JPG

    _MG_2277.JPG

   四是积极参加公益事业。驻濮部队积极开展向贫困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捐助和每年“慈善一日捐”活动,3年来累计捐款63余万元。春节、中秋节、“八一”、“国家贫困日”等重大节日,各级领导深入到社区、农村,走访慰问贫困户、低保户、军烈属。坚持每年到贫困村开展义务劳动和义诊活动,先后组织义务劳动30余次,义诊1000多人次。 

发布时间: 2016-11-27 19:57:38   点击数:

河南省军区电视网络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