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

DSC_0005.JPG

 

渑池县刘少奇故居

DSC_0608.JPG

渑池县刘少奇居位于渑池县城东关海露大街95号是一座具有豫西特点的普通院落该院分前、中、后三个小院。

DSC_0618.JPG

DSC_0701.JPG

DSC_0660.JPG

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刘少奇(化名为胡服)由延安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渑池,于12月20日在渑池兵站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会后举办了两期党训班,共有80余人参加了党训班学习,刘少奇在党训班上首次对党内宣讲了彪炳史册的政治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并在此居住了近两个月。《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一次系统地阐明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问题,明确提出了党员增强党性的基本要求,指明了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的必由之路,对于党的建设、教育和鼓舞党员具有重要作用。

DSC_0690.JPG

DSC_0688.JPG

DSC_0685.JPG

DSC_0689.JPG

渑池刘少奇故居是渑池兵站的一部分。渑池兵站由兵站站部、刘少奇故居、豫西特委会议旧址组成。该纪念馆共分为党性考验、党性修养、党性展观、党性锻炼四个展室和刘少奇住室、秘书副官粟在山、李拓住室、兵站创立人刘向三住室三个复原展览。整体布展以红色为基调,突出红色修养的主题,采用照片、文字、实物相结合的陈展方式,使不同的参观人员都能切身感受到红色革命教育的精髓,接受党性教育,从而使刘少奇旧居成为“讲修养、学修养、用修养”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基地。1963年6月20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SC_0681.JPG

DSC_0650.JPG

DSC_0625.JPG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105351375.jpg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海露北街24号院内一座砖拱窑洞里。

DSC_0045.JPG

    1938年12月20日,刘少奇赴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途中,在渑池县主持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会址设在渑池兵站附近一所三间相通的砖拱窑洞内。参加会议的人员有30多人,包括豫西特委书记刘子久、副书记兼统战部长王志杰等负责人,新密、灵宝、洛宁、偃师等中心县委负责人和豫西一些重点县委负责人。刘少奇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介绍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豫西抗战形势,调整了豫西党组织,将豫西特委改为豫西省委(河南省委的前身),将下属的5个中心县委改为5个地委。任命刘子久为豫西省委书记,王志杰为副书记。刘少奇指出,地方党组织应随时做好准备,在地方沦陷后,立即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同时要大力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善于和友党、友军及地方人士交朋友。会议期间,刘少奇听取了豫西特委和各中心县委的工作汇报。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豫西斗争形势,刘少奇作了6条指示:一是积极组织武装力量,准备日寇侵占豫西时,开展游击战争;二是大力发展党的力量,自上而下建立各县的党组织;三是注意在农民中发展党员;四是根据中央指示,将中共豫西特委改为豫西省委,将各中心县委改为地委;五是要开办党员干部训练班,培养训练一批骨干力量;六是要向抗日根据地输送大批进步知识青年。会议历时7天,于1938年12月26日结束。渑池会议的召开,对豫西地区的抗战工作,党组织的发展,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培养党的地方干部,以及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105351376.jpg

DSC_0043.JPG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于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被河南省旅游局列为“红色之旅党性修养游”精品旅游线路。 

 

 

 

 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关镇东关小寨村一所四合院内。 

DSC_0032.JPG

 

抗战时期,渑池县处在陇海铁路和南韩公路的交汇点上,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向东经八路军洛阳办事处可达确山县的竹沟新四军八团队后方留守处,向西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可达延安,往南可进入便于开展游击战争的伏牛山区,往北沿南韩公路可达黄河渡口,通往山西第二战区。1938年11月,为转运作战物资和接送保护过往干部,八路军总部决定,在渑池东关小寨村建立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渑池兵站。该兵站组织机构沿革可分为两个阶段。1938年11月至1939年4月为第一阶段,站长忽兆麟,带领 30多名工作人员共同开展工作;1939年5月至1941年春为第二阶段,兵站归属“洛八办”领导,站长李鹏,有一排警卫战士和马队等50余人。兵站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掩护地方党组织召开会议,接送保护过往干部,中转作战物资等。1938年11月26日,邓小平、杨尚昆在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路经渑池兵站,停留了两天。1938年11月28日,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率秘书、警卫等17人到渑池县,召开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前后在渑池兵站停留一个多月。1939年1月20日,彭德怀副总司令由八路军总部来到渑池兵站,同刘少奇研究了八路军与国民党一战区卫立煌部队协同抗日作战的事项。1940年5月,兵站奉命撤离,站长李鹏带领部分战士首先返回延安。7月,剩余人员全部撤回八路军总部。 

DSC_0011.JPG

DSC_0013.JPG

DSC_0025.JPG

DSC_0012.JPG

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为豫西特色长方形四合院,坐北朝南,东、西、北三侧为民居,砖木结构抬梁式单檐硬山建筑,屋顶为小青瓦。旧址复原再现了接待室、警卫室和会议室。 

DSC_0007.JPG

DSC_0008.JPG

DSC_0009.JPGDSC_0019.JPG

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于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4月被中共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公布为三门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5月,被河南省旅游局列入“红色之旅党性修养游”精品旅游线路;2013年7月被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函谷关

DSC_0284.JPG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DSC_0269.JPG

DSC_0264.JPG

DSC_0268.JPG

DSC_0194.JPG

DSC_0187.JPG

DSC_0220.JPG

DSC_0257.JPG

DSC_0280.JPG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的发轫地。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100余篇。

发布时间: 2016-12-14 09:11:02   点击数:

河南省军区电视网络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