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

    DSC_0420.JPG

    DSC_0422.JPG

    DSC_0416.JPG 

    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坐落在永城市东北25公里陈官庄南侧。

    DSC_0432.JPG

    1948年11月30日,国民党“剿共”副总司令杜聿明率所部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携家眷及青年学生共26万多人,从徐州向永城方向逃窜,敌人采取三面掩护,一面突击的战法,不肯分散地缩成一团。我中野、华野两大野战军从北、东、西三面猛烈攻击,将敌压缩到以永城县城东北25公里的陈官庄为中心,东西长不满10公里、南北宽不到8公里的狭小地区内。这里有大小村庄88个,我军逐步缩小包围圈,距敌人最近的只有50米距离。孙元良兵团企图突围,被全歼,孙元良本人率几十人逃脱。中间为配合平津战役,各部进行战地休整,对敌展开政治攻势,1949年1月6日向敌发起总攻,经过4昼夜的激战,全部歼灭了国民党一个战区司令部、两个兵团部、八个军部,约20多个师共26万多人。这是整个淮海战役中消灭敌人最多、取得成果最大的一次胜利,活捉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于张老庄,击毙敌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于张庙台,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彻底胜利。

    1963年,永城人民为了纪念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英雄们,便在陈官庄村南这片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主战场,建起了“陈官庄淮海战役烈士陵园”。  

    该陵园座北向南,正中为花岗岩烈士纪念碑,高25米,上刻周恩来总理手书“淮海英雄永垂千古”八个大字。碑前为广场,碑后有烈士陈列馆和歼灭战纪念馆分列两侧,北部树荫下有烈士公墓和单人墓,墓周有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淮海战役纪念馆和烈士事迹陈列馆,坐落在纪念碑后东西两侧,均为民族风格的天井式建筑。纪念馆750平方米。室内陈列分正厅、序言、战役实施、人民支前、最后决战、大军南下8个展室。共展出文物资料、历史照片等400余件(幅),介绍了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对淮海战役的英明决策和以邓小平为首的总前委对淮海战役组织指挥的情况。

    1999年,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革命纪念馆。 

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旧址

    DSC_0374.JPG

    淮海战役总前敌委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位于商丘市睢阳区阎集乡张菜园村,是1963年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DSC_0375.JPG

    1948年12月31日,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由安徽宿县迁至商丘(现商丘市睢阳区)张菜园村,1949年3月24日迁往安徽省合肥。期间,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在此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战斗,并于一九四九年二月九日在此召开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位委员及中原局、华东局负责人康生、饶漱石、宋任穷、张际春等参加的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讨论和决定了大军南下渡江作战的部署。

    在商期间,总前委、司令部设张菜园,政治部设洪庄,后勤部设在商丘古城北的圣保罗医院。刘伯承、邓小平住周楼,其他机关和部队分散驻邻近20余村。 淮海战役结束后,中原野战军,淮海战役总前委改为渡江作战总前委,仍由刘伯承任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任总前委书记兼野战军政委。

    1949年2月9日,淮海战役总前委在商丘召开了由总前委全体委员及中共中央中原局、华东局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会议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主持,具体讨论、决定了南下渡江作战的时间、部署、战勤准备及部队政治教育等问题。同时,总前委向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渡江作战方案和准备工作意见》的报告。这是继1948年12月16日总前委全体成员会议后的又一次全委扩大会议。

    1995年,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被商丘地委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馆地道战旧址

    DSC_0736.JPG

          李馆地道战旧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城北31公里处李馆村,是抗日战争时期李馆人民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所挖的连村地道。以李馆村前站为中心,连接10余个村庄,纵横长达25公里,另有“壮志台”、“血水井”、“英烈院”等革命遗物和建筑物,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DSC_0712.JPG

    抗日战争时期,李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员领导下,利用地道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先是少数党员秘密挖个人藏身洞,后组织民兵挖联户地道,进而为抗战需要发展为联村地道。以李馆村为前站中心,往南过大堤通向任庄、李庄、尹庄、前后杨府营等5个自然村,东南顺大堤达汤水口。北联山东曹县塔湾等10余个村庄,纵横长达25公里,构成一带地下“钢铁长城”。为纪念当年地道战中的人民英雄和革命烈士,在堤南筑有“壮志台”,村中标有“血水井”和“英烈院”。

       在抗日战争中,民权县北关镇李馆村群众曾利用地道战消灭日军和汉奸300多人。 

    DSC_0726.JPG

鲁雨亭故居

    DSC_0565.JPG

    DSC_0557.JPG

    DSC_0567.JPG

    鲁雨亭故居位于商丘永城市芒山镇雨亭村凤城路北。鲁雨亭故居原为中路三进院,并有东西跨院数百间房屋,现仅存中路后院当年议事的“大军帐”。故居“大军帐”坐北朝南,硬山灰瓦,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主构架为五架抬梁式,为民国初期建筑。

    鲁雨亭(1899年11月18日—1940年4月1日),原名鸿逵,字羽亭,后改字为雨亭,以备将来羽翼国家、雨露人民。1899年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县山城集(今永城市芒山镇),抗日民族英雄,也是河南省最著名的烈士之一。

    1920年,鲁雨亭毕业于河南开封宏威士官学校,曾先后担任河南陆军和建国豫军掌旗官、军法官、军法处长、武安县县长、国民党四十一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军长代表、永城县长等职,1939年8月创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并担任总队长,开辟了夏永砀抗日根据地。1940年4月1日在芒砀山李黑楼阵地鲁雨亭带领部队与日寇展开殊死的血战,终因寡不敌众英勇殉国,时年41岁。

鲁雨亭纪念馆 

    DSC_0518.JPG

    鲁雨亭纪念馆坐落于永城市芒砀山主峰南麓,占地约2000平方米,纪念馆坐北朝南,院中立有鲁雨亭烈士半身汉白玉雕像。其左后侧立有一尊高大的石碑,正面镌刻着中共永城市委、永城市人民政府的题词:“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烈士永垂千古!”,背面镌刻着革命老干部鲁禹道、阎济民撰文的《鲁雨亭烈士生平简介》。雕像后建有五间展览室,介绍鲁雨亭烈士的生平事迹。展室后的鲁雨亭烈士墓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

    DSC_0527.JPG

    1940年4月1日,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在芒砀山下李黑楼与日军作战中,不幸中弹,英勇牺牲。

    1940年4月3日,豫皖苏边区党政军委员会决定,为纪念鲁雨亭,将他的生长地山城集改名为“雨亭集”,永城人民在芒砀山南麓为他兴建了“雨亭祠”。

    1942年永城人民在鲁雨亭墓前修建了鲁雨亭烈士纪念馆。

    鲁雨亭,名鸿逵,是永城市芒山镇山城集人,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也是河南省最著名的烈士之一,曾受到陈毅元帅的高度评价。他于1899年11月出生于一个世代殷实的书香家庭。历任国民党陆军掌旗官、军法官、军法处长、四十一军驻北平办事处处长等职。

木兰祠

    DSC_0342.JPG

           木兰祠,又名“孝烈将军祠”,俗称“孝儿祠”,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县城南35公里的木兰镇,是纪念花木兰的祠堂,为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SC_0344.JPG

    虞城县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元、清各代均有重修。木兰祠曾占地万余平方米,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配房等。幸存祠碑两通,详细记载了木兰身世、英绩及历代修祠情况。

    据文献记载和故老相传,隋恭帝义宁年间(公元578年4月),突厥犯边,朝廷募兵,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年,屡建功勋,无人发觉她是女流,天子闻讯立召木兰回朝,欲纳木兰为妃。木兰以死上拒,撞死在金殿上。唐代追赠她为“孝烈将军”。后人为了祭祀她,就在其故里营廓镇建造了木兰祠。

    木兰祠门口的中心位置是一座戎装跃马的花木兰石雕像。祠的西面是毛泽东主席亲笔手书的《木兰辞》诗壁。木兰祠前,一座仿唐代庄重朴拙、高阔润朗的建筑门楼上书“木兰祠”三个大字高悬其上,这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先生题写的。

    1999年,木兰祠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定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彭雪枫将军纪念馆

    彭雪枫将军纪念馆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是彭雪枫将军战斗牺牲的地方。纪念馆于1985年10月落成,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平方米。

    馆内松柏青翠,迎门是一座醒目的卧碑,正面刻“彭雪枫将军壮烈殉国处”,碑阴刻有彭雪枫生平事迹。中央坐落彭雪枫将军半身塑像,底座正面镌刻有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的“彭雪枫将军”5个大字。另有“彭雪枫同志事迹展览堂”、“新四军第四师指挥部旧址”及“彭将军遗体停放处“等建筑。展览室陈列有彭雪枫将军一生战斗经历介绍和240幅画片,并有毛泽东、朱德、彭雪怀、陈毅、贺龙、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馆内文物保存完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中央确认的33位军事家之一的彭雪枫同志是我党我军著名的青年将领,是一位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优秀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自1925年献身革命,二十年如一日,“对党忠贞,为民赴汤”,“功垂祖国,泽被长淮”,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被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誉为“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

睢杞战役烈士陵园

    DSC_0636.JPG

    睢杞战役烈士陵园位于睢县城北两公里处,始建于1980年,占地面积103.58亩,正中是烈士英雄纪念碑,碑高19.48米,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同志在1983年7月题词“睢杞战役英灵永垂古”。           

              DSC_0618.JPG

    DSC_0625.JPG

    DSC_0627.JPG

    陵园内立有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大将的雕像。该雕像高2.56米,基座高1.42米,由一级汉白玉雕刻而成。粟裕将军病逝于1984年2月5日,根据粟裕同志生前遗愿,将其骨灰撒放于东南八省市,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在1984年5月30日下午三时,粟裕将军的部分骨灰被撒放在这个中心花池内,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亲笔题词“粟裕将军永垂不朽”。

    睢杞战役是豫东战役中继我军攻克开封,全歼守敌之后,对国民党多路兵团中区寿年兵团予以围歼和对其它各援敌进行沉重打击的最后决战,是整个战役中消灭敌人最多、胜利最大、意义更广的一个阶段。

发布时间: 2016-12-14 15:02:42   点击数:

河南省军区电视网络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