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军事要闻 | 社会要闻 | 网络电视台 | 军转干部之家 | 国防服务 | 武器装备 | 军事论坛 | 军事博客 | 国防研究 | 国防纵横 | 网事精粹 | 英模谱
当前位置: 主页 > 河南优秀复转军人风采 > 第一届河南优秀复转军人评选 > 先进事迹 >

张长明:一个退伍军人的“黑金”路

时间:2011-06-29 22:07来源:河南国防教育网 作者:李栋稳 何延生 点击:
五年,仅仅是一千八百多天,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这五年却使一个破产企业从衰落到涅磐,员工从心灰意冷到昂首挺胸,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在这巨大变化的背后,该蕴藏着多少故事、多少感人的辛酸……

 


 

     五年,仅仅是一千八百多天,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这五年却使一个破产企业从衰落到涅磐,员工从心灰意冷到昂首挺胸,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在这巨大变化的背后,该蕴藏着多少故事、多少感人的辛酸……
     退伍军人、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长明就是催化企业发生质变的“酵母”。
 
    1982年,刚刚退伍转业的张长明,第一次和乌金滚滚的煤海相连在一起,成为原焦作矿务局朱村矿的一名员工。从开拓队的工人一直干到工会主席、副矿长、董事长、党委书记,这一干就是20多年。
     在这20年里,朱村矿像一艘航船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几经沉浮、波折,有时被告潮水打得遍体鳞伤,病病殃殃,但在张长明这名老兵的坚毅果敢领导下,从朱村矿到鑫珠春,他不但没有倒下,反而又焕发新的青春与活力。
     故事可以一笔代过,发展中的阵痛却如在昨天。
            
 临危受命  真情融化众人心
     2002年的冬天,对朱村矿的每个职工来说,都感到从未有过的寒冷。这一年,已红火了44年的朱村矿被列入了国家“1660”关闭破产计划之列,那些在全局久负盛名的采煤队、掘进队、开拓队整建制的转移到其他的矿井,每走一批人,朱村矿就添了几分清冷;每走一批人,朱村矿的职工就多了几分阴影。
     2002年10月24日,134名职工代表在忐忑不安中,通过了决定他们前途和命运的《破产实施方案》、《职工安置实施方案》。“走与留”成了全矿每一位职工共同关心、议论焦点。
     上班下班的时间人们都在思考着走与留的问题,饭桌前、入井后,从工人到区队长,从技术人员到机关人员都在作出此生最艰难的选择。
     人心乱了,人心散了……全矿80名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了60名,全矿仅剩下1名采煤专业的技术人员。2003年1月23日,这个高瓦斯矿井又突然发生瓦斯突出事故,19条鲜活的生命在这场灾难中消失了。人们在突然到来的灾难面前惊愕了,他们像逃避瘟疫一样选择了离开,4800多名职工中,参加重组的竟只有516人。
     2003年8月,那些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原朱村矿职工,在市场上感到了太多的无奈,没有技术空有一身力气,在社会上难以找到自己的位子,一家老小靠着不足三万元的补偿金,花一个少一个,很快就捉襟见肘了。近200名想不通的职工在激动中走进了北京,走进了国家信访局……
     这一举动震惊了河南省委、震惊了焦作市委、震惊了焦作煤矿的上上下下。很快因为在稳定工作上的失误,朱村矿的两位一把手被免职了,刚完成改制还未来不及起名字的朱村矿再次被抛到了风口浪尖上。
     2003年9月4日,正在外地出差的集团公司纪委副书记张长明接到集团公司党委的紧急通知,中断一切工作马上返回。在返回的路上,张长明感到一种莫名的紧张和压力,什么事?什么情况?能让集团公司党委下达措辞如此严厉的通知?一路上他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在会议室,集团公司的几位主要领导早已等在那里。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杜工会同志说:“非常时期,非常决定,不再征求你个人的意见。党委决定任命你为朱村矿的董事长、党委书记,马上到职,文件随后补发。”
     就这样,张长明挑起了这副前途未卜的千钧重担。其实集团公司选择张长明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张长明1982年从部队转业回来到朱村矿,2002年担任集团公司纪委副书记的整整20年间,都是在朱村矿度过的,他从开拓队的工人一直干到工会主席、副矿长,他为人谦和、办事公道,在朱村矿早有口碑。
     9月5日,张长明和集团公司领导来到朱村矿。天上下着忧人的细雨,厂区里落满了枯黄的树叶,自己曾工作过的办公小院里荒草满目,面对几百双期盼的眼睛,张长明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各位兄弟姐妹们……”一句非同寻常的称呼,使张长明和台下的工人们眼睛都潮润了。“我们都是兄弟姐妹,虽然许多兄弟姐妹离开了矿上,但矿党委绝不会不管大家。我们绝不会让一个困难家庭过不下去,绝不让一个矿工的孩子上不起学……”
     掌声,久违的掌声骤然响起……
     率领300多人的市委稳定工作组组长、市政法委书记郭国明会后对张长明说:“只要把群众挂在心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大胆干吧,我们市委工作组支持你。”
     晚上,张长明的临时住处不时有电话打来。“长明,听说你回来了,我们相信你。”“你是哪位?”“别问了,我是咱矿上的工人。”
     群众的信任,领导的重托,使张长明和他的新班子增添了信心。
 
     从心灵沟通,寻找破解难题的公式,用爱心的暖流去融化人们心头的冰冷,让他们打开心扉,吐出肺腑之言,用为矿工谋利的行动,重新建立起矿工对党的深厚的感情——
     救贫济困  暖流融合干群情
     张长明和他一起到任的总经理谢文明、党委副书记靳金才从第一次“亮相”的激动中冷静下来,开始考虑如何走出新班子的第一步,树立新班子的新形象。
     张长明意识到,朱村矿当前最需要的是稳定,稳定的最大难点是群众对干部、对班子失去了起码的信任。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使用共产党的传统办法,访贫问苦,让困难职工感到党的存在、感到党组织的存在。
     新班子马上把中层以上干部组成了十几个小组,到家属区一家一户的谈话,一家一户的了解情况。“家里每月有多少经济收入?家里有几个孩子上学?老人有病能不能得到有效医治?住房条件怎么样?”这一些平平常常的问话,像一股股暖流沁入了矿工的心田。他们看到张长明他们在家属区走家串户忙碌的身影,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他们拉住全矿最大的干部,把他们让进自己贫寒的家门觉得是最大的荣耀,诉说着自己憋了很久的心里话。
     张长明和调查组的同志们噙着眼泪在本子上记下他们的困难和他们并不算太高的要求。在一次次的激动中,张长明感到如果不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不创造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就对不起他们,对不起他们对自己的信任。
     张长明在调查后,问题的症结找到了,张长明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全面实施“咱们同是兄弟姐妹爱心·救助、爱心·奉献、爱心·务实”三项工程。从矿上挤出点资金实施困难救助。但是,张长明考虑更多的是要让共产党员、中层干部在非常时期向群众展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形象。党委向全矿共产党员、中层干部发出倡议,伸出援助之手,救济咱们困难的兄弟姐妹。
     张长明带领班子的所有成员率先在捐款箱前投下了自己的一份同情;
     离退休党员乔燕章、程芝兰走到了捐款箱前,掏出了自己的退休金;
     共产党员们带着神圣的使命感,走到了捐款箱前;
     中层干部们列队来到捐款箱前……
     在不长的时间里,全矿共产党员、中层干部和部分员工捐出3万元,加上矿里挤出的15万元成立了帮扶基金,一次就对400名困难员工实施了救济,在以后的时间里,1100名职工得到了救助。
     紧接着出台了与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纠正不符合退休退养条件离岗的人员;破产期间给不在岗的人员发放生活费;建立帮扶基金”等十项措施。
     没有良好的企业环境,职工就不会有归属感、自豪感。在进行困难帮扶的同时,改造环境成了树立新形象的第一步,改造职工餐厅、宿舍、澡堂、俱乐部、厕所和厂区道路,几项工程同时开工。职工们看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工程不再是大家都管,大家都不管的事,而是落实责任人、落实建设工期、落实工程质量。各项工程的责任人丝毫不敢怠慢,集中精力抓好自己负责的项目。在很短的时间里,随着十几项改造工程一项项竣工,厂区面貌开始发生了变化。道路敞亮了,澡堂清爽了,食堂干净了,就连几十年一个样的跨铁路桥也安上了青石栏杆变了个模样。厂区内有了绿草、鲜花,有了休闲广场,有了体育活动中心,朱村矿的形象改变了。
     工人们对企业发生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眉梢。下了班不回家,先在厂区里转转,看看哪里有了新变化。星期天,有的家属还带着照相机到厂区里拍照留影。
     一位老工人看到张长明说:“长明,澡堂改造得真好,要是能让我们洗完澡喝上热水就更好了。”
     “好啊。我马上让后勤科解决。”
     “张书记,工人村的菜市场需要归整一下。”
     “这项工程下个月就开工了。”
     普通工人和张长明之间没有距离,想说点什么都可以。张长明正是从这种交流中,看到自己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看到下一步工作的目标。
 
     在100多天的时间里,原来朱村矿的痕迹已逐步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新成立的鑫珠春工业公司,朱村矿由全市关注的“重灾区”成为让人惊叹的新企业,但张长明却在思考的企业扬帆起航的举措……
    敢为人先  倾力铸造企业魂
     2003年12月28日,距离张长明担任董事长100多天的时间,鑫珠春工业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仪式上,曾在朱村矿工作过的老领导来了,焦作市委驻矿工作组的领导来了,集团公司的领导来了,新闻媒体的记者们来了……
     三个多月前还是“战云密布,一触即发”的朱村矿,今天沉浸在喜情的气氛之中;三个月前还是“群情激愤,满脸无奈”的矿工,今天却是喜气洋洋,吐气扬眉。
     市委工作组组长郭国明在驻矿期间曾发出感叹:“我去过不少煤矿,但从没有见到过像朱村矿这么脏、乱、差,这样的环境怎能吸引住人?”
     今天看到如此变化,他怎么也不能相信,这是自己几个月前曾工作过的朱村矿。
     人们在赞扬、感叹、惊喜之余,无不对企业发生的变化感到难以想象。几个月来,张长明食不甘味、夜不成眠。他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人还是过去的人,矿还是过去的矿,为什么三个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新成立的鑫珠春公司靠什么去凝聚人心?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示给社会?张长明来不及品尝初获成功的甘甜,就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新企业需要用全新的理念去打造它,应该有自己的标识系统,应该有自己的歌曲,应该有自己的企业精神,应该有自己的发展理念。在反复的思考中,企业文化的雏形渐渐清晰起来……
     企业文化就这样提到了党委的议事日程,走进了区队车间,人人都在议论企业精神、企业安全理念、企业作风、企业组歌。班前会的黑板上、矿车上、井下风筒上都画着工人各自心中的企业标识,大家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铸造企业之魂的工作中去。
     “团结协和、求真务实、敬业奉献、创新争先”成为鑫珠春的企业精神;
     “挖掘资源、稳固基业、优化环境、跨越发展”成为企业的发展目标;
     “只要用心走路,就会越走越好”成为鑫珠春的发展理念;
     “崇尚人本管理,追求创新造福”成为鑫珠春的企业宗旨;
     “巍巍太行是我挺直的脊梁,滔滔黄河是我激情流淌,煤炭是我奉献的写照,鑫珠春是我的企业,心中的太阳……”成为企业之歌;
     以坚如磐石的C形底座、交叉稳定的X支架托举起一枚宝珠,成为鑫珠春的企业标志,镶嵌在员工的工装上。
     大家在讨论、升华这些理念的同时,也在憧憬企业的未来,自己的未来。
     《鑫珠春企业管理手册》、《员工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手册》、《鑫珠春人》内部报纸、《鑫珠春企业宣传画册》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应运而生。
     总经理信箱、总经理接待日,成为定期听取群众意见,沟通干群感情的一种机制。
     “我是鑫珠春人”、“假如我是总经理”、“安全连着你我他”等演讲比赛,让大家感到耳目一新,充满了当一名鑫珠春人的自豪感。
     每年都要评比出“十佳采煤工”、“十佳掘进工”、“十佳文明家庭”等十个“十佳”,当上“十佳采煤工、掘进工”不仅披红戴花,还可以坐上飞机到海南岛去游览,这对于没有出过远门的采煤工来说,心里乐的比飞机还要高。
     文化的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环境,也改变了员工的精神面貌。鑫珠春成为焦煤集团的亮点,企业文化建设动员会在这里召开,企业的合唱比赛在这里举行,企业来的客人也要让他们到鑫珠春看一看。
     企业文化逐步铸造了企业的灵魂,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在先进的彰显中员工缔结了争先的英雄情结,在清新、和谐的环境中,养成了文明、礼貌的习惯。
     企业文化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广大干部员工“热爱鑫珠春、建设鑫珠春、奉献鑫珠春”的热情,也带动了企业各方面的大发展。2002年破产改制以前,职工只拿60%的工资,人均年工资只有3600余元;改制重组后,2004年员工人均年收入达10300元,2005年员工人均年收入达15000元,2006年员工人均年收入达18000元,2007年员工人均年收入达24500元,2008年员工人均年收入突破28000元以上;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一年一个新台阶。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598.7万元,上缴利税863.9万元;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元,上缴利税1069.57万元;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上缴利税1356.69万元;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01亿元,上缴利税1554.57万元。
     鑫珠春真的变了!
 
     破产改制后生产规模小不是做不强企业的借口,只要上下同心,小企业照样可以做出大贡献,小企业照样可以闻名全国——
     凝心聚力  同心共圆强企梦
   “我们都是兄弟姐妹”,这种意识给张长明带来了太多的创造空间。作为班长,他对副职、对区队干部付出的是兄长般的信任和呵护,上下级、干群之间营造了一种家庭般的和谐。这是鑫珠春公司各项工作走入集团公司先进之列原因之一。
     矿上区队干部设“小金库”是个合情不合理的普遍现象,看望伤病号,区队解决职工临时困难,都需要有个“活钱”。但是小金库又是离间干群关系的“恶瘤”,小金库的数额大了,支取不合理,就会害了区队干部。张长明对此专门出台了一项政策,区队做工资、奖金账,由公司财务直接打入员工工资卡。每个月给区队发2000元的活动经费。一下子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区队截留奖金,设置“小金库”的问题,干部工人都高兴。
     “用心走路,就会越走越好。”张长明的这种理念成为鑫珠春对待工作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2006年,在评选“感动中国十大矿工”的活动中,鑫珠春公司文明家庭的老典型谢延信被集团公司列为推荐人选。张长明从谢延信三十多年照顾亡妻一家三口的事迹中感到,只要上下一心,精心运作,把它当作大事去办,谢延信“他就有可能会感动中原,感动中国”,就有可能成为闻名全国的先进人物。
     张长明召开班子会议,强调要把谢延信当作鑫珠春公司向社会奉献的一份精神产品。他的提议得到了领导班子的一致认可,形成了在推荐宣传谢延信的问题上,齐心协力、精心策划、精心准备、精心操作、精心运作。
     张长明亲自向市委书记、市委宣传部长送交谢延信的材料,请求新闻媒体予以支持;亲自到中国煤炭文联、省委宣传部、新华社河南分社、人民日报河南记者站、中宣部汇报谢延信的事迹。
     在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下,谢延信的事迹很快得到了李长春、徐光春等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的批示。谢延信在当选“感动中国的矿工十大杰出人物”后,又参加了全国首届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
     2007年1月23日,中宣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组织54家新闻媒体93名记者,到焦作采访谢延信。全国新闻媒体大规模的宣传,使谢延信大孝至爱的事迹走进了全国的千家万户,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感动中国的矿工十大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受到了胡锦涛、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和省市领导的接见。谢延信也成为焦作煤矿历史上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先进人物。
     张长明认为宣传谢延信精神是提升企业形象,展示煤矿工人优秀品质的最好载体。因此,以鑫珠春为主的谢延信事迹报告团到省内外做了80多场报告。
     在他的建议下,谢延信事迹展览馆建成了,先后成为焦作市公民思想教育基地、大中专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和河南省青少年道德教育基地,每年都要接待全国各地上万名参观者。
     他们还为电视连续剧《好人谢延信》、豫剧《女婿》的摄制排演提供了食宿条件,为他们搭建了场景,提供了群众演员,全力支持了谢延信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
     正如张长明预见的那样,因为谢延信使更多的人了解了鑫珠春,感受了鑫珠春。
     企业面貌的改变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焦作市委、市政府在2007年10月组织全市184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社区居民等到鑫珠春参观学习,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几年,鑫珠春公司先后获得“全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煤炭系统文明煤矿和企业文化示范矿”、“河南国有企业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张长明本人也获得了“河南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煤炭优秀政研干部”、“河南省百名尊老爱老人物”等多项荣誉。
     谈到宣传谢延信的成功,张长明深有感慨。谈到今后,他踌躇满志:“谢延信让鑫珠春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全国闻名。我们和中国矿大正在进行实验的采空区膏体充填技术,可以实现采煤不迁村,实现煤炭的绿色开采。这个项目成功了,我们要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再增加一个新的亮点……”
     话语之间,张长明对鑫珠春的明天充满了自信……

(责任编辑:锦绣河山)
顶一下
(53)
72.6%
踩一下
(20)
27.4%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
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
主办:河南省国防教育办公室 Copyright @ 1999-2008 hngf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刊登的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河南国防教育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版权所有:河南省军区电视网络宣传中心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豫ICP备10005097号
联系电话:0371-81670994 新闻热线:4006-192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