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最后一批移民入住新家

时间:2015-12-26 15:16:17来源: 作者:点击:
2011年8月25日,注定是个欢乐的日子,是个喜庆的日子,是个在中国移民搬迁史上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最后一批移民告别故土,南阳市宛城区民兵第六次远赴230公里外的淅川县大石桥乡,保障1029名移
2011年8月25日,注定是个欢乐的日子,是个喜庆的日子,是个在中国移民搬迁史上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最后一批移民告别故土,南阳市宛城区民兵第六次远赴230公里外的淅川县大石桥乡,保障1029名移民入住宛城新家。

 


 

    河南国防教育网讯 吴成、许宜龙报道:2011年8月25日,注定是个欢乐的日子,是个喜庆的日子,是个在中国移民搬迁史上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最后一批移民告别故土,南阳市宛城区民兵第六次远赴230公里外的淅川县大石桥乡,保障1029名移民入住宛城新家。至此,河南省第二批大规模移民集中搬迁基本结束。
    当天,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1029名移民和滔河乡张庄村1192名移民,分别迁往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乡和许昌市襄城县。淅川县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数万名群众汇聚道路两旁,打起国旗,绽放礼花,敲响锣鼓,扭起秧歌,唱起了送别的歌曲:端一碗丹江水,送你去远方。掬一捧祖坟的土,装在你身上。不管你走多远,家乡不能忘。这里有你走过的路,这里有你碾过的场;这里有你的亲姐妹,这里有你的祖辈和亲娘!擦干眼中泪花花儿,手拉手儿话衷肠。千斤重担一肩扛,老乡呀老乡,送你去远方。喊一声老乡,我的移民老乡……随着开道警车的驶来,最后一批移民带着淅川县人民的深情厚谊,挥别故土。在淅西路口,淅川县有关部门领导把特别制作的《移民他乡,根在淅川》的巨匾,献给了可亲可爱的移民老乡。
    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是新世纪最大规模的一次移民,淅川县作为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唯一迁出地,两年需迁出移民16.2万人。分别安置在南阳、平顶山、漯河、许昌、郑州、新乡6省辖市25个县(市、区),其中南阳市安置9.9万人,分别入住宛城、卧龙、邓州、唐河、淅川、新野、社旗等7个县市区61个乡镇,占总移民安置任务的61%。仅仅两年的时间,我市就圆满完成了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16.2万外迁移民搬迁工作,实现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丹江口库区移民“四年任务,两年完成”,且做到不伤、不亡、不漏、不掉一人和安全无事故的移民中心、重心工作目标。
    自2009年8月,历时两年的搬迁结束了,在这次世纪大搬迁中,无数移民干部冒严寒、战酷暑,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日夜战斗在第一线。广大民兵积极参与,冲锋在前,主动参与,模范作为,为移民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宛城区作为移民安置重点区,6批次安置移民6000余人。分别入住宛城区红泥湾镇、茶庵乡、高庙乡、金华乡等七个安置点。
    为确保移民平安、顺利、和谐、按时搬迁,南阳市宛城区人武部按照南阳军分区《动员令》和河南省《移民迁安中的民兵预备役工作指示》,着眼“政府所需、群众所盼、民兵所能”的原则,该部积极组织和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全力保障移民迁安工作。成建制动用民兵860余人次,远赴淅川伴随移民车辆保障。该部被河南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指挥部办公联合表彰为“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组”先进单位,宛城区区委常委、人武部政委高贵洲被南阳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一次。
    崭新迷彩服,铮亮的钢盔,醒目的胸章臂章……这是宛城区人武部组织专武干部、民兵在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保障中的威武形象。大搬迁期间,人武部部长吴成、政委高贵洲轮流带队,指挥民兵应急分队进行警戒巡逻、车辆导调、便民服务等工作,圆满保障宛城区6批次1128辆移民车辆、6088名移民群众的搬迁任务。
     市长穆为民总结指出:“我市移民迁安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这得益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省委、省政府的精心指导,得益于迁安两地、各级各部门、各县市区人武部门的通力合作,更得益于广大移民乡亲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付出了重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
    精神不朽,丰碑永存。当丹江口水库的一泓清流从中原大地出发,奔向京津,润泽华北时,我们有理由自豪:我们正在创造历史,我们正在创造奇迹!在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世纪工程上镌刻上了广大民兵永恒的辉煌印记!  

 


 

 

 

 

 

 

 

 

 

 

 

 

 

 

 

(责任编辑:锦绣河山)
顶一下
()
踩一下
()
------分隔线----------------------------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